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 知乎
![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 知乎 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 知乎](https://kuaidingwang.com/zb_users/upload/2024/03/202403261711409718214928.jpeg)
亚理斯多德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
也就是说: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成鲁莽);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不够慷慨即是吝啬,太过慷慨则是挥霍)。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
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都不好。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两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想起希腊医学的主张: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苏菲的世界》第十一章:亚里士多德
抱歉抱歉,原问题是“柏拉图的黄金中庸”。我错了。
1、中国所说的中庸---------属于形而下;
2、西方哲学多说形而上----此类问题另由形而下学各自解决;
3、所以,你问的问题大概不是原著的原意,或可是中国译者根据自己中庸思想的猜测?
谢邀。总之人要终“拥"才可像柏亚般博学!切感。
可以从与中国儒家的“中庸”对比中来了解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两种“中庸”,强调的都是适度和恰到好处,反对“过”和“不及”。
(1)儒家的“中庸”,被认为是人本具的德行,通过“用中”、“致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就可以实现。这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和佛家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是类似的。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一种适度要求和状态,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因人而异的。
(2)儒家的“中庸”,是人道德义务的要求,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强调的是对个人的自由意志的尊重。
其实可以理解为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只要做的太过了,都会出现不好的结果。
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雷思温。哲学不但在于不断为人生提供一个标准的现成答案,更在于它重新让不成问题的观点成为问题,在看似确定的地方提出疑惑,因此我也更愿意将哲学比作是林中的小路,我们可以想象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在其中有各种各样的蜿蜒曲折的小径,因此,哲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它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哲学从来都拒绝给你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所以哲学就是让我们自己在思想的森林之中去真正开始寻找答案,并且鼓足勇气去面对未知的历险和旅行。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和灵魂
亚里士多德关于日常生活的中庸思想与中道态度,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秩序与理智的控制有相似之处,而独特之处在于亚里士多德注重在相反的品质当中找到中间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当通过成为合乎德性的人而获得幸福,而德性就是中道,讲究选取最为合宜的处理方式,过犹不及。
寻找事务的中道,找到合适的分寸,需要人生智慧。矫枉过正,试图一步改造恶劣的习惯,是不合适的。
——哲学课词典——
中道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追求,是判断善恶的标准、衡量德性的准则。所谓「中道」即德性,分为两类:理智的和伦理的。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就是善,过与不及就是恶,「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中道德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对于恶与不当的情感和行为,它们的恶性质是绝对的,「不存在中间的过度,永远是罪过」。中道的实现是不易的,但是可能的,这需要行为者具有知识,且需用理智去克服欲望。中道德性论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中道德性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亚里士多德说——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雷思温说——
东方的中庸是过犹不及的中庸,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一种黄金分割的中庸。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