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后来生出一场用西画来改造国画的闹剧

admin 快定网赛事 2024-03-19 79 0
甚至在后来生出一场用西画来改造国画的闹剧

  一说到人物画,大抵总是有“西人写实,中国尚意”的想法,甚至在后来生出一场用西画来改造国画的闹剧。然而中国其实早就有自己的写真方式。宋代的写生,到明人的肖像画,无不栩栩如生,而又不失笔墨意趣,展现着中国人独特的观照现实的方式。

  明代中后期后繁荣的社会经济带动了民间肖像画作品行业的兴起,在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正在为顾客写生的肖像画坊,生动反映了明代市坊间的肖像画馆的真实情况,颇有后世照相馆的先声。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馆

  帝王与士大夫阶级为纪念平时的宴飨作乐和书画雅集,也有相关画作流传于世,即为行乐图和雅集图,不过这些图像并不是都一定和现实一一对应,可以作为艺术照来理解。但只有艺术照怎么行呢?

  中国悠久的祭祀传统造就了大量容像画的出现,成为肖像画中最为常见的种类,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典藏在南京博物院的一套至今不知作者姓名的◤《明人十二像册》。

  此套肖像中描绘的十二人都是明代万历、天启间浙江輅(慈溪、 绍兴、杭州、嘉兴一带)的官僚名士。虽然未有署名和作画年月,但根据后人推断,应该都是民间画师中的高手之作。更有趣的是,由于作画对象统一为当时的朝中要员,人物的穿戴和构图整齐划一,面部细节十分逼真,看起来就像是三百年前大明官员的工作证件照!

  先跟编大人先来看看明朝的公务员们都长啥样~

  葛寅亮像

  徐惺勿像

  何斌像

  李日华像

  刘先宠像

  罗应斗像

  陶虎溪像

  童学颜像

  汪生洲像

  王以宁像

  刘伯渊像

  徐渭像

  (注:十二人肖像册中的徐渭像,是唯一幅九分面的便服布衣像,但是其鼻并不随脸部的角度微侧,而是画成了正面角度的对称,有学者认为这幅画并不是面对面写生而成的,而是运用了剪影,进而后期完成。)

  明清两代,士大夫自视其文人身份而视细致的肖像写实功夫为“匠气”之技,致使从事肖像画创作的大多是民间专业画像师,他们往往不辞辛苦,潜心探求画技。这从两代留下的大量家堂图像、群体肖像画作可以窥其一斑。

  上面这套《明人肖像册》中每幅人物形象格式构图统一,极类似现代的工作证件照.人物肌肤、髭须、肉痣、病斑的刻画毫厘不爽,堪称肖像人物画的“超级具象写实主义”。面部均以固有的凹凸关系为着眼点,并不受外界光源的影响和明暗变化因素干扰。十二位像主的眼部以高光点缀,类通西洋画法而能传神达。.而此像册虽属典型的重色派技法,但已相当熟练地运用了淡墨晕染技术。

  说到这里,就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曾鲸。

  曾鲸,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早年活动于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晚年流寓南京,一生以写真肖像画为业。他被誉为是明肖像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先行者。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写真有二派,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敷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之中矣。此闽中曾波臣之学也(明代曽鲸,字波臣)。一略用淡墨,钩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就是明代曽鲸所发展出来的波臣派肖像画法

  曾鲸 · 人物肖像作品

  其绘画风格受西洋画的影响,注重墨骨,他所开创的“波臣画派”在中国人物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世的《顾梦游像》、《张卿子像》都是曽鲸的代表作品。

  王时敏小像 明万历四十四年 曽鲸

  张卿子像 明天启二年 曽鲸

  明清肖像画的写实性,有人说是受了西方的影响,并且以曾鲸观看过利玛窦所携西方宗教人物画来佐证。有人还说,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也受了西方版画的影响,并且在他的扫叶楼里找到了德国版画画册。对此,至今无法确认,但汉民族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吸收,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人物画在透视、人体解剖、明暗关系、色彩变化等方面开始吸收一些西洋绘画的表现方法,这是极有可能的。前面介绍的《明人十二像》也证明了曾鲸所创立的“墨骨法”并非完全取自西法,而是在传统的画学渊源上作了相当完善的改良和发展。

  西方写实所采用的透视法、光影法、比例造型是完全尊重事实的,而中国的写实则含有中式美学和哲学于其中。在阴阳、天地、君臣等二元论调中,传统人物肖像依旧以平面的方式呈现,以线画为主、墨色为辅的,去掉光源,无论是须发皮肉,还是骨骼精神,都更能真实地体现一种悠悠古国的沉静。这是西方写实画派所不能到达的美学境界。

  ◎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经编辑、整理后发布

  我们相信

  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在此,

  我们推荐一个有趣有逼格的电影账号

  ☟

  影评世家 ∣ yingpingshijia

  好电影,像美食与做爱一样,让人念念不忘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你会遇到一个不同以往的电影世界

评论